Powered By Blogger

搜索此博客

2008年9月9日星期二

6.五脏-生化和储存元气的器官

  心、肺、脾、肝、肾合称为五脏,其共同生理作用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泄.
  1.心
  心位于胸中,膈之上方,外为心包所包绕.中医认为心统治所有的脏腑组织,是"君主之官".心在五行中属火,由心阴和心阳组成.心阴为包括心血的物质结构,心阳为功能活动.就生理功能而言,因为其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因此认为心主血和血管.血管是承载血液的物理结构.血管和心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系统,血液循环在心和血管的配合下完成.在心气的推动下,血液被运送到人体各部分起营养作用.因此,心气的状况和血液量可以从脉象和面色中体现.这就是<素问>为什么说"心其华在面".所以,无论是心气还是心血的充足与否都会影响心的搏动力、速度、和节律.
  心主神志,也叫做心主精神活动.神,广义上指的是整个人体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上指的是心所控制的精神活动包括意识、精神、思想等.脏腑理论认为精神活动和思考都以心的功能为基础.精神、意识、思考、记忆和睡眠都以心主神志的功能有关.因此,<灵枢>曰:"心为神之宅"且"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开窍于舌."开窍"在中医指的是脏和器官在结构、生理和病理上的紧密联系.所以心虽然在体内,但通过心经与舌联系.通过这种联系,无论心的功能正常与否都可以有舌象表现出来.换言之,舌象可以体现心的生理和病理改变.所以,中医认为:舌为心之镜.此外,心其华在面,在志为喜,且通过经脉与小肠相表里.
  附注:心包
  心包是包绕心脏的外周组织,外邪犯心时首先侵袭心包,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心如被邪气所伤将会使功能受损,疾病也就随之发生了.例如,高热、昏迷、舌红被描述为"热入心包"的表现,事实上,外邪侵犯心包的临床表现与外邪犯心是一样的.因此,心包通常被认为是心的附属.
  2.肺
  肺有两个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彼此分离.因为其位置在所有脏腑器官之上,所以被喻为"华盖",也被称为"娇脏".
  肺主气司呼吸.它是气体体内外交换的场所.<素问>曰:大气通与肺.同时,肺还主升降、通调水道,朝百脉助心调节血及气的正常循环功能.肺在志为忧,主皮毛.肺开窍于鼻,他们都是肺的外在表现.在经络关系上,因为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联系、相附属,故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
  脾位于中焦,膈之下,通过经络与胃相连,与胃相表里.在对脾的认识上,中医与西医有很大的不同.中医认为脾分为脾阴和脾阳,脾阴为物质结构,脾阳为功能,脾为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脾非常重要,一方面运化水谷;另一方面还统血,因此能维持血液在脉管中运行,防止其从脉管中溢出.脾还是气血生化之源,正如中医所说的"脾为后天之本".
  4.肝
  肝位于腹上膈下,右胁之中.肝胆构成脏腑关系.肝经与胆经相连形成表里关系.
  人们易于将肝与藏血和理气功能联系在一起.前者与肝的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有关.肝内储藏一定的血量可以防止肝阳上亢从而维持气的正常运行.如果肝的藏血功能异常将会引起肝血虚或出血等病理改变.肝同样对血量的调节起作用,特别是外周血量.后者和维持气的正常运行有关,与气的运动、提高人体血液循环和调节情志有重要关系.肝的另外一个功能表现在调节情志活动、促进消化吸收和维持气的正常运行上.除此之外,肝与筋、爪和眼紧密联系.肝开窍于眼,其华在爪.
  5.肾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各一,储藏先天之精,因此被认为是"先天之本".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促生长、主水、纳气.肾还司骨、髓.同时,肾其华在发,开窍与耳及两个隐秘部位-前后二阴.肾经与膀胱经相联系,构成表里关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