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搜索此博客

2008年9月9日星期二

2.中医的独特性与深刻意义

  中医是中国辉煌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是一门涉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疾病预防的科学.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影响下对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经验的总结, 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演化成了一套独特完整的医学理论.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医为中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民族的繁荣昌盛及世界医学的丰富及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理论系统的形成受到古代中国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极大影响.这套理论系统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其诊断特色.
  中医在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和诊治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它把人体看作一个以脏腑和经络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并认为人体与其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中医高度重视内因即所谓的"七情"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也决不排除外因的作用即所谓的"六淫".在诊断方面,中医以四诊(望、闻、问、切)为技术原则、八纲辨证为指导总纲并把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作为其辨证论治的基础.它强调"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和"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重要性.
  然而,对以上的中医特点可以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加以概括.
  1.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的总思想是一方面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认为人体与其外界环境密切相关.人体由不同的脏腑组织组成,每个脏腑组织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并都是整个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中医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人体认为人体的各部分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和相互独立,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因为人类生活在自然中,自然提供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人体就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并产生相应的反应.中医认为医生在诊治疾病时应该熟悉自然规律和地理环境.这便是中医为何在诊治疾病时既强调人体为一整体也重视人体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2.辨证论治
  中医的另一特色是辨证论治."辨证"即综合分析相关的症状,因此辨证意味着将四诊收集到的症状加以分析和总结确定疾病的病理、病性、病位和邪正关系,从而确定疾病的证型."论治"指的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总的来说,辨证论治即在对症状的全面分析基础上进行诊治.
  关于疾病和治疗的关系,中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存在两种治疗途径.一种是"同病异治",即同一疾病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下会显示出不同的证候,因此,对同一疾病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地理环境的不同和天气季节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例如流感可以由风寒、风热、暑湿之邪造成,所以治疗应相应的采取祛风散寒、疏散风热和清暑化湿的方法.另一种是"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同的证候可以采取相同的治疗.例如泻泄引起的脱肛和子宫下垂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然而,如果它们都是以中焦之气下陷引起相同的证候为特征的话就可以采取相同的治疗--升提中焦之气.从以上,显而易见,中医并不是注重疾病之间的相似和不相似,而是重视证候的相同与否.总而言之,相同的证候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不同的证候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总之,原则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本质矛盾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这就是辨证论治的核心.

没有评论: